<nobr id="wpl3q"><xmp id="wpl3q"></xmp></nobr>
  • <table id="wpl3q"><small id="wpl3q"></small></table>

  • <nobr id="wpl3q"><xmp id="wpl3q"><nav id="wpl3q"></nav></xmp></nobr><table id="wpl3q"><small id="wpl3q"></small></table>

        1. 歡迎來到遼寧長安網
          主辦:中共遼寧省委政法委員會    承辦:遼寧法治報

          高揚法治精神 保障發展預期——關于遼寧全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報告

          來源:遼寧法治報 | 作者:記者 方亮 文 記者 蔡冰 攝 | 發布時間: 2022-08-17 10:44

            題記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東北、遼寧的營商環境建設,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六項重點工作”,第一項就是“以優化營商環境為基礎,全面深化改革”。遼寧牢記總書記囑托,近兩年來,將營商環境置于事關遼寧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聚焦“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特別是把法治環境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最突出、最緊迫的任務,以法促信、以信興業,良好的法治環境、信用環境正在加快形成。

            如果以“遼寧十年之變”為題拋出問卷,“營商環境發生顯著變化”一定是多數人的必選項。

            的確,今日之遼寧,“務必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發展要務”,全省上下業已形成廣泛共識。從思想觀念到行為范式、從制度供給到實際效能等各方面所發生的積極變化,市場主體和群眾都隨處隨時可見、可感、可知。

            有例為證:在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沈陽市、大連市有多項指標成為全國標桿;今年上半年,全省市場主體總量達到458.43萬戶,同比增長9.1%;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4420.4億元,同比增長31.2%,其中利用外資增長3.1倍;全省社會融資規模不斷擴大,累計增加社會融資規模98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8.4%,高于全國50.4個百分點!

            何來如此之變?

            來自思想上的深刻感悟:遼寧省委審視自身“體制機制短板”,深刻認識到,優化營商環境是事關振興發展戰略全局的重大問題。市場經濟下,一個地區的吸引力、競爭力,很大程度上源于此、賴于此。必須聚焦“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以前所未有之力度與決心夯基筑臺、立柱架梁。

            來自實踐中的現實考量:營商環境如水如空氣,無處不在,無所不包,而這其中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市場經濟必然是法治經濟,法治不彰則信用不存、預期不穩。全省上下對準焦點、靶向施治,以政治生態的持續凈化、法治環境的持續優化來促進和保障營商環境的根本好轉。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

            聚法治之力,以良法善治促進營商環境持續向好。遼寧,刀刃向內、除疴去疾,果敢篤定、拓荊而行,全力打贏這場“攻堅戰”“遭遇戰”,良好的法治環境、信用環境正在加快形成。

            一次觀念升級

            優化營商環境,遼寧一直在努力,但在一段時間內,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并不明顯,一些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由于特殊的歷史因素以及一段時間內政治生態遭到破壞的不利影響疊加,遼寧在市場經濟中逐漸顯露出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一些地方政府與企業存在失信行為一度讓外界對遼寧的營商環境產生詬病。

            市場經濟首先是信用經濟。在國內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區域間產業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這個問題絕對不容小覷,已成為提升遼寧區域競爭力的一大障礙。

            面對企業和群眾的期盼、外界的一些質疑,遼寧省委審時度勢,對營商環境建設進行了一番更加深入的思考——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遼寧的廣大干部群眾談及優化營商環境,首先想到的還是放幾項權力、精簡幾個環節等淺層次的問題,并未精準抓住影響營商環境的直接“病灶”。

            如果說,營商環境水平還不能符合發展需要是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主要矛盾,那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什么?發力點與切入點又在哪里?

            2021年1月,省委主要領導在接受央媒專訪時明確提出:“營商環境最重要的內容是法治環境和信用環境。”

            這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定位,是遼寧省委在營商環境建設中,針對遼寧面臨的現實問題作出的最新判斷和進一步聚焦。

            優化營商環境為何要先從法治環境破局?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建偉認為,“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如何,企業愿不愿意來投資,愿不愿意來進行營商活動,一定會考慮到這里的法治因素”。

            張建偉的老家就在錦州市,他經常回遼寧考察講學。近年來,遼寧省委堅持把法治環境建設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最突出、最緊迫的任務,為此實施的種種舉措,張建偉都看在眼里,“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動遼寧高質量發展,可以說遼寧找準了癥結所在”。

            而曾多年在政府部門擔任領導職務的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史鳳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則激動地說:“法治環境建設抓住了問題的核心、精髓,法治環境的持續改善是遼寧營商環境走向優化的重要標志。遼寧已具備了營商環境進一步升級的基礎和氛圍。”

            2021年12月15日,在遼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面對805位黨代表,省委主要領導在提及今后五年的工作時莊重宣布,“以政治生態的持續凈化,法治環境、信用環境的持續改善促進和保障營商環境的根本好轉”。

            這是一份久久為功的雄心和恒心,遼寧以“決不繞道”的韌勁與狠勁,開啟了必將影響深遠的變革。

          司法行政人員為企業送去“法治大禮包”。

          北鎮市司法局工作人員為企業送去“法治大禮包”。

            一場生態重塑

            環境好像看不見摸不著,其實它就像空氣一樣,存在于每個企業和個人的切身感受中。法治環境全面改善的過程,也是一個地區發展生態系統重塑的過程。

            遼寧的這場生態重塑首先從“立規矩”開始。

            2021年5月27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在沈陽閉幕。在與會的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見證下,一部頗具時代感和遼寧辨識度的法規——《遼寧省懲戒嚴重失信行為規定》誕生。

            從當年3月下旬啟動起草工作,歷時一個月時間廣泛收集意見建議。這部只有12條內容的法規一經發布,就引來外界廣泛關注。

            “為信用遼寧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明確了嚴重失信行為的范圍是什么,認定的依據和標準是什么,聯合懲戒的措施是什么,怎么實施聯合懲戒等等,讓嚴重失信者既無處遁形,又寸步難行。”省人大法制委立法一處處長周煒皎一邊翻閱著厚厚的調研報告,一邊向記者解讀這部規定的特殊意義。

            而就在今年1月1日,《遼寧省社會信用條例》正式施行。這是遼寧省社會信用建設領域的首部基礎性法規,明確了社會信用管理職責,構建了新型信用監管機制。

            兩部法規,兩柄利劍!它們以“法”的形式,對“信”加以規范,是遼寧加強法治環境建設的有力武器。

            近年來,《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面修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入更加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遼寧省推進“最多跑一次”規定》正式施行,全面提升了政務服務便利化水平;同時,圍繞科技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社會信用等重點領域實施5件地方性法規,形成保障市場主體權利和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系列法規規章和制度。

            “立規矩”,僅是遼寧優化法治環境的第一步。對規矩的遵守與執行,同樣需要步步為營、攻堅克難。

            遼寧某建筑安裝工程公司在一個工程項目中拖欠67名農民工工資270余萬元,相關部門向該公司下達《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告知書》后,問題仍未解決。最終,在今年5月,該公司及法人被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未來3年內,相關部門將在政府資金支持、政府采購、招投標、融資貸款、市場準入、稅收優惠、評優評先、交通出行等諸多方面依法依規對其嚴格限制。

            法是剛性的,違法者必被究責。目前,遼寧在稅收、安全生產等20多個重點領域建立信用約束機制,加快推動重點領域聯合懲戒、信用監管,重拳打擊違法失信行為,堅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規矩”不能只立給市場主體與群眾,政府與司法機關更要帶頭講法治,守規矩。

            近年來,遼寧扎實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省市兩級出臺改革方案成立行政復議委員會。集中清理涉及優化營商環境、民法典及行政處罰法實施等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提請廢止和修改省政府提案的地方性法規20件、省政府規章78件。制定實施方案,聚焦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對中小企業形成的貨物等款項拖欠,全面開展排查,集中化解攻堅。全省政法系統開展重點案件異地交叉評查,組織相關部門開展涉企刑事“掛案”排查清理、涉產權司法錯案排查清理,執法司法規范化建設不斷加強。

            涓涓細流,匯聚成河。法治之樹正在遼寧大地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只要繼續悉心呵護、培土育肥,必將長成參天大樹,蔭蔽一方。

          交警走進企業為外賣“騎手”開展“一盔一帶”交通安全宣傳。

          盤錦市公安局大洼分局交警大隊民警走進企業對外賣騎手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一份良好預期

            “我們不求被特殊關照,只求公平公正。”在去年10月召開的一場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座談會上,一位民營企業家的感慨道出了眾多市場主體的心聲。

            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良好的法治環境,對于企業來說,意味著市場規則的公正透明,穩定的可預期的經營前景。

            記者在遼寧省法院采訪時了解到這樣一則案例:

            沈陽某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通過競拍方式取得一片區域路內418個停車場泊位的經營權。但之后因為當地交通規劃、道路建設等原因,導致其所經營的停車泊位減少,該物業公司溝通無果,提起行政訴訟。法院經審理認定,該物業公司交納了足額的成交價款,卻未實際取得相同數量的泊車車位,遭受到實際損失。故判決相關部門對該物業公司給予補償。

            這類“民告官”案例近年來在遼寧十分典型。數據顯示,遼寧法院2021年共受理行政訴訟案件23107件,同比增加8.31%,結案率94.62%,為5年來最高。同時,案件審理周期顯著縮短、超審限案件明顯下降,與2019年相比,審理周期縮短18.8%。

            數字背后,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遼寧法治環境建設的扎實成效。同時,法治環境的改善所釋放出的預期更加令人欣喜。

            ——讓市場主體切身感受到公平正義,有穩定的“安全邊際”,可持續發展,這,便是預期的價值!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只有種下更高更密的‘梧桐樹’,才能引來更多‘金鳳凰’。”歐姆龍大連分公司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徐洪飛這樣表達自己的預期。

            在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大背景下,歐姆龍在大連不但沒有縮減規模,反而繼續追加投資3.2億元,新建生產線和研發事務大樓,為未來發展夯實基盤。

            抱有這樣預期的企業越來越多。今年上半年,華晨寶馬增資項目、SK海力士項目、華能海上風電項目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除房地產投資外,遼寧建設項目數量同比增長18.6%,投資同比增長23.8%,新開工建設項目數量同比增長50.5%,投資同比增長77.1%。

            ——讓群眾在維護自身利益過程中真真切切地擁有獲得感,安居樂業,這,也是預期的價值!

            2021年,家住錦州的沈女士因經濟糾紛與合作商打起了官司,雖然認為自己占理,但沈女士首先想到的還是能不能在司法系統里“找找人”,為打贏官司上個“保險”。可一番“操作”下來都被對方拒絕。

            懷著復雜的心情,沈女士卻得到了自己勝訴的消息。“打官司看來真的不用找關系,這才是真正的公平正義。”沈女士感嘆道。

            “辦事不用找關系、辦案不用找關系、反映問題不用找關系”。這是遼寧政法系統向全社會發出的法治宣言,也在向外界昭示著遼寧的法治建設不僅有力度,更加有溫度。

            而像這樣讓企業和百姓暖心的舉措正在遼寧不斷涌現:去年以來,省法院組織開展涉市場主體超審限案件清結、超期執行案款清理和勝訴退費三個專項整治,全力解決歷史欠賬。省檢察院全面推行“合規考察”制度,正確把握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幫助民營企業“松綁”“減負”。省公安廳全面落實“一把尺子”執法標準,開展執法辦案系列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整改問題2493個。省司法廳組織全系統開展“萬所聯萬會”活動,3281名律師為重點企業免費開展法治體檢。省委依法治省辦組織省市兩級同步開展“法治為民辦實事”活動,推進156個法治為民項目落地落實……

            遼寧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中,對營商環境所發生變化的判斷為“持續好轉”。“持續”代表一個過程,是我們在量的不斷積累中迎接質的勃發。持續好轉,意味著未來可期!

            在這份報告中,一共出現過6次感嘆號,“對破壞遼寧法治環境、信用環境的人和事,必須堅決鄙視、堅決抵制、堅決懲治!”是其中之一。這個感嘆號,體現的是省委態度之鮮明、決心之堅定。我們相信,這樣的遼寧,必將使創業者更加安心、放心、舒心、專心;這樣的遼寧,必將令更多人向往、引更多人扎根、讓更多人圓夢。


          推薦新聞

          热亚洲热中文热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