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省法院聚力打造全面強化基層法院和人民法庭建設的“強基工程”,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即日起,本報聯合省高級人民法院開設“服務保障全面振興新突破·法庭故事”專欄,選取14家示范法庭,深入而生動地記錄這些人民法庭不斷提升建設水平和司法能力的故事。
劉德育向記者介紹矛盾糾紛案件調解情況。
關上窗,孵化場傳來的“鄉土味”淡了,公路上車輛的轟鳴聲小了,偶爾進出辦公室的蒼蠅也消失了。
“沒辦法,我們法庭緊鄰交通要道鞍海路,對面還是一家孵化場,東面是農田,西面是南臺箱包市場。”南臺人民法庭庭長劉德育“嘿嘿”一笑,天一熱,農村法庭就是這樣。
我們多干點 群眾少費心
除了寫裁決書,劉德育很少回辦公室,他的主要辦公地點歸納起來有3處:法庭、訴訟服務站、田間炕頭。
7月2日8時40分,一名女子來到法庭一樓大廳訴訟服務站立案,工作人員笑容可掬進行接待。“我們把訴訟服務站建在法庭最好的位置,就是要讓群眾覺得方便舒心。”劉德育說。
就在詢問女子立案情況時,海城市南臺鎮興隆寨村黨支部書記王忠明打來電話,咨詢調解村里一起土地糾紛所要了解的法律知識,這一咨詢就是20分鐘。
副庭長郭慧文正好在一樓休息區約見立案當事人,對方有6個訴訟請求。在劉德育和郭慧文半個多小時的耐心解釋下,當事人最終保留了兩個訴訟請求,立案后滿意離開。“別小看這半個小時,可以免去當事人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費用。”劉德育說。
我們多下去 群眾少跑腿
10時許,一樓法庭門口已聚集很多等待開庭的當事人和律師。開庭期間,又有其他當事人來咨詢,還有其他當事人或律師來交材料、調解……慌亂的腳步、嘈雜的聲音、急切的眼神,鍵盤音、爭吵聲,這就是真實的派出法庭。
南臺法庭案件受理轄區包括南臺鎮王石鎮、馬風鎮、耿莊鎮4個鄉鎮72個行政村,轄區人口13 萬人。“今天我們這唯一的女法官吳文叢到村里做判后答疑去了。”郭慧文說,每天至少有1名員額法官“下鄉”已是法庭3名員額法官的常態。
因為庭審時間長,12時40分庭審才結束,法官助理王振路出去買了4個卷餅。這時候,劉德育接了一個電話,和4件基層矛盾糾紛案件有關。劉德育邊吃邊支招如何化解,一個餅吃了35分鐘。
我們少休息 群眾多受惠
3月23日,海城市馬風鎮王官村的7名果農來到南臺法庭,想通過訴訟要回6萬多元被拖欠的“南果梨款”。郭慧文收到案件當天就與7名原告溝通,解決向被告送達的難題。
第二天,郭慧文帶領書記員丁玲玲輾轉找到營口市鲅魚圈區紅旗鎮丁山堡村,一路打聽,終于找到被告張某,并達成調解協議,只用1天時間就讓7名果農看到了還款希望。3月25日星期六,郭慧文在休息時間又去了趟營口,將打印好的調解協議書交給被告,催其按期還款。
據悉,今年截至6月1日,南臺法庭共受理民商事案件380件,審結案272件,結案率67.33%,被省高級人民法院評為首批新時代“五化”人民法庭以及新時代示范人民法庭。